雖然自己的生活也是屬于很普通,很平淡的那類群體,但是,我也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是家族里積極上進的個體了,比起父母輩,已經(jīng)很出類拔萃了吧。
只是這樣的自己,與看著類似的同輩,依然有了一些明顯的差距:工作的環(huán)境、生活的水平、或是孩子的培養(yǎng)。還有自己對長輩的處理態(tài)度,對朋友間的相處方式。
在我看來,對自己的長輩,本來是應(yīng)該尊重,溫和??墒且驗榕c之相處的近十年不愉快的生活,早就把那些書中的理論都扔到了一邊。我看到的長輩,不是那么的完美,甚至還有些不友好,不講道理,也不會引導(dǎo)他們自己的孩子如何向上,只是安逸的就一個“活著”,這是與我的生活“有?!钡南敕?。我需要上進的,努力的生活,要活出精彩,活出質(zhì)量。因為這樣的差距,自然與孩子父親也生活不到一致的感覺,就只能為了孩子,讓他成為“爸爸”的角色存在。但是,對孩子的爺爺奶奶就不再客氣,他們自己意識不到把孩子帶入這么不求上進,甚至還好吃懶做,更可怕的還覺得“強勢”的媳婦是他們的悲哀,這樣的種種不愉快,只能讓我的神經(jīng)崩潰。當重新審視之后,就不再對他們保留各種尊重。我也想用自己的冷漠,告訴他們,不把自己的孩子培養(yǎng)好,卻想著能讓媳婦給你家當牛做馬,那是癡人做夢,至少我這里,你們得不到。只有你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做人,關(guān)心你們,尊重你們,孝順你們才是硬道理。我,很普通,但是也很特別。
至于與朋友相處,我很認真,但是看到彼此的“心”之后,我容易“清醒”。我是不善于維持關(guān)系的人,在我看來,真正的朋友就不能只看一時半會兒的我們,應(yīng)該接受彼此的很多。只要雙方都是積極進取,努力生活就值得彼此尊重。
可是,事實呢?這也是“門當戶對”的一種。有時候,因為孩子走在了一起,孩子的父母成了好朋友,也會因為孩子的不同,又走遠了,總覺得對方對自己不夠真心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不是沒有朋友,但是自己的朋友都是階段性的存在,我的朋友會因為種種原因,慢慢就遠了,不聯(lián)系了,或者成了無形的陌生人。真的只是我不善于維持朋友關(guān)系嗎?
我反思了,我也默認了,我的“冷漠”,我的“忍耐”,我的“不聒噪”,我的“不愛八卦”等問題,讓我把距離拉開了。也許,還有我的“努力”,超越了她們的“預(yù)判”,看著我的“默默前進”,她們就“棄我而去”了吧。
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“高處”,那就每個人都會“高處不勝寒”吧。這么說,每個人都是天生的“孤獨者”,何必煩惱自己的清高,偏離“人間”。
可能,還是怎么符合自己的胃口,就怎么活著吧。不說經(jīng)歷了很多,但是真的經(jīng)歷也不少了,一輩子有多長,我不知道,但是一輩子真不會很長,這是每個人都一樣。
看著鄰居的老頭子,十多年了,從他還很健康,甚至還“囂張”,到不是那么健康,再到那么的渺小,無助,然后在某個剎那,就消失了。
十多年的一段“人生”,在我這里幾乎就是這么幾個“小點”。
再看自己,不也是如此。天真時候的學(xué)習(xí),單純時候開始工作,戀愛,接著發(fā)生種種不悅的生活,工作也是多少“跌宕起伏”,就走入了中年。
我的兒童時代,青少年時期,青春期的懵懂,還留下些什么?
突然間,感覺就進入了一副“活過來”了的狀態(tài),不再追求什么,平淡也好,清閑也罷,感覺操勞過后的身體,已經(jīng)不能給予太多的“折騰”。此時,就是進入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的歷程。若不是還有“后續(xù)”需要堅守,似乎可以考慮“重生”了。
這也是成家的“后遺癥”吧。只要有了家,自己就不是僅僅為了自己而活了,更多的是為了那個與你有百分之多少相似的“復(fù)制品”而活著。
無需自嘲,這樣的活法,除了丁克族不會有,只要是成家,有孩子的,多少都是可以概括之,只是每個人走入這種感覺的時間不同而已。而我,是屬于入圍比較早的個體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