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九郎類朕
“數(shù)日前,青嵐宗的褚旭宸去了豫章王府。
自其走后,大殿下的人便去了右衛(wèi)軍中,還帶去了大殿下的親筆信......”
蘇霖之恭謹(jǐn)答道。
梁帝不怒反笑,語帶揶揄:
“大郎還是這么魯莽,保存實力這種事,怎么能寫在紙上呢?
小瞧了朕的典簽府了?!?p> 語氣一頓,接著說:
“八郎倒是夠鬼,給馮國棟捎話的,都不是他晉安王府的人。”
二人或無心、或有意,已然斷了蕭紹瑜的生路。
于此骨肉相殘,梁帝不置一詞。
稍后批完最后一份奏章,他抬起頭,饒有興致地詢問:
“九郎,在睢陵的表現(xiàn)如何?”
“據(jù)報,九殿下掌握了郡丞陳樸的通虜罪證后,果斷接管防務(wù)。
先后兩戰(zhàn),皆親自出戰(zhàn),殲虜二萬有余,令虜將頓兵城下。
此后,號召睢陵士族出兵出糧。
此刻的睢陵,兵已逾萬,糧可支三月有余?!?p> 蘇霖之的聲音依然平靜如水,他的心中卻是起了漣漪。
他想不到,一向與世無爭的蕭紹瑜,在危機面前竟然敢于抗?fàn)帯?p> 沒有朝廷的旨意,卻敢行非常之事。
沒有上陣的經(jīng)歷,卻不畏強虜,親自出戰(zhàn)。
“終究是賢妃之子啊。”
“好!九郎類朕!”
梁帝更是激動得拍案而起。
當(dāng)初,他沒有用典簽府的人傳旨睢陵,便是有意賣個破綻。
看看朝中各方,會如何行事。
看看在京諸皇子,對九子蕭紹瑜的安危,持何態(tài)度。
答案是,他們的眼中只有名利,而沒有親情。
無疑,梁帝的內(nèi)心是失望的。
他沒有想到,自己對皇族的寬容,竟然換來了諸皇子對手足兄弟的無情。
當(dāng)然,這也是對蕭紹瑜的一個至關(guān)重要的考驗。
看看他在巨大危機面前,能否挺身而出,又能有何作為。
梁帝需要的是一個有擔(dān)當(dāng)?shù)幕首印?p> 在北虜強軍面前,敢戰(zhàn)斗、能戰(zhàn)斗的皇子。
畢竟南梁的江山,不能交給只知名利的弱者。
其實,梁帝的要求并不高,他要求的只是守成之君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
然而,蕭紹瑜交出了一份一百二十分的答卷。
他不僅敢戰(zhàn)斗、能戰(zhàn)斗,還戰(zhàn)而勝之,一舉逆轉(zhuǎn)睢陵之危。
從他的身上,梁帝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,更看到了北定中原的希望。
是的,梁帝有心北定中原。
只是這些年,他周旋于朝局、士族與國教,已然有心無力了。
一直以來,諸皇子中又無稱心之人,他自然不敢再有奢望。
直到此刻,蕭紹瑜以其逆天表現(xiàn),深深的震撼了梁帝。
北定中原的愿望,又在梁帝的心中復(fù)生。
“阿瑛,你給朕生了一個好兒子!”
梁帝心中默念。
一雙蒼眸,已有晶瑩。
烈士暮年,有子如此,可托平生之志矣。
......
睢陵郡衙,后堂。
自戰(zhàn)局穩(wěn)定后,蕭紹瑜便搬來此處。
“殿下,朝廷的援軍,應(yīng)該是距離睢陵不遠了?!?p> 滿面風(fēng)霜的范雍,從城防一線而來。
近日,他一邊整頓操練郡兵,一邊抓緊搶修城防,確實是忙壞了。
也正是因為他的付出,睢陵防務(wù)愈發(fā)固若金湯了。
“可是城外北軍有所異動?”
李東陽問道。
此時的睢陵,已與外界隔絕了一切消息。
故范雍的判斷,最大的可能便是來自于,對北軍營壘的觀察。
“正是。
楊彥超的大纛雖猶在,其營壘之中卻是過于安靜了?!?p> 范雍回道。
他的判斷,也賴于對戰(zhàn)場的敏銳,和對匈奴人用兵習(xí)慣的了解。
在運動中擊潰南梁援軍,才是匈奴人最擅長的戰(zhàn)法,楊彥超亦如是。
估摸著時間,南梁援軍也確實要到了。
再聯(lián)系北軍營壘的安靜,范雍再行判斷:
“楊彥超極有可能已經(jīng)親率主力,前去迎戰(zhàn)朝廷援軍了。
此刻營壘之中,當(dāng)是虛張聲勢。”
李東陽撫須思索,而后說道:
“不論是陸、蕭二將軍中的哪一位領(lǐng)軍前來,楊彥超確實不得不親自迎戰(zhàn)?!?p> 這么長時間過去了,楊彥超有多少人馬,南梁朝廷必已盡知。
蕭紹瑜據(jù)此判斷,朝廷的援軍必然不少。
楊彥超若想獲勝,勢必要主力盡出。
如此,其營必虛。
也就是說,他與范雍的判斷是一致的。
蕭紹瑜動心了,他直抒胸臆:
“若本王興兵破營,勝算幾何?”
城中梁軍步卒雖已近萬,然其大部卻是士族私兵和青壯,郡兵不足兩成之?dāng)?shù)。
用于守城足矣,反攻營壘卻非其所長。
若是楊彥超的離去是詐,貿(mào)然出擊的步卒,將有被全殲的可能。
一旦步卒被全殲,睢陵危機必然重現(xiàn)。
依范雍的計算,這種可能性不大,他更相信之前的判斷。
然而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,他也不能用步卒反攻營壘。
他要以全部騎兵破營。
就算楊彥超使詐,他也能來去自如。
范雍盤算已定,虎目放光,沉聲答道:
“七成?!?p> 古往今來,只要是戰(zhàn)爭,便罕有萬無一失的勝算。
否則孫子何以言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兵不厭詐不假,七成勝算卻也不低了。
于蕭紹瑜而言,這已然足夠。
當(dāng)此之時,所需者不再是運籌帷幄,而是下定決心。
他當(dāng)即起身頒令:
“范雍聽令:本王授你全權(quán)指揮破營之戰(zhàn)。
何時出戰(zhàn),何營人馬出戰(zhàn),皆聽你將令調(diào)度,本王及幕下中兵亦不能外!”
蕭紹瑜表明了,他不惜親臨戰(zhàn)陣的決心。
同時,他也愿意承擔(dān)可能中伏的風(fēng)險。
“末將領(lǐng)命!”
范雍鄭重接令。
作為一名將軍,一名有戰(zhàn)略眼光的將軍,范雍更清楚:
與風(fēng)險相比,戰(zhàn)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稍縱即逝。
若一舉擊破虜軍營壘,奪其輜重,必然令楊彥超軍心動搖。
于南梁援軍而言,這將是莫大的鼓舞。
勝利的天平,也將因此而向梁軍傾斜。
至于出戰(zhàn)時機,自然是越快越好。
否則等到楊彥超與南梁援軍分出了勝負,破營的意義便失之大半矣。
“一定要趕在分出勝負前,攻破虜營!”
范雍的心中,沒有任何踟躕。
《梁書·武帝紀(jì)》載曰:
聞帝戰(zhàn)績,高祖大呼:九郎類朕!帝興兵破營在即。